为引导新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志向,9月26日晚,我院举行“青春心向党,启航新征程——‘三观三感’教育暨优秀学子党课分享会”。会议由学院新生辅导员董琪琪主持,学院学工办副主任、党建辅导员曾琤,全体2025级本科新生参加活动。会上,两位优秀研究生党员代表分享了自己的成长故事与思想感悟。
张龄予同学以《在九三合唱的洪流中淬炼“三观三感”》为题,结合自己参与服务保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广场合唱团的经历,为新生带来一堂生动的沉浸式“成长课”。她从“独唱”到“合唱”的心路历程切入,从最初“一个人发声”的局促,到融入“千人共鸣”的震撼,阐释了大局观是青年融入集体、服务大局的思想基石,唯有将个人音符嵌入集体乐章,才能奏响和谐强音。她还讲到:把稳政治观、厚植行业使命感,是青年与历史对话的必修课。那些“看不见的后勤”——熨烫演出服时反复抚平的褶皱、老师深夜陪练体能、悄悄递来的润喉糖、裁剪餐票时细心核对的严谨、凌晨三点搬运乐谱架时咬牙坚持的背影……无不诠释着“责任感、价值感的种子,往往生长在无人喝彩的细节里”。当《歌唱祖国》的旋律响彻天安门广场,她的声音与万人同频,那一刻真切领悟:“个人价值只有与党和人民的事业同向而行,才能绽放最璀璨的荣誉感。”她号召新生:以入党为青春的“奋进坐标”,把个人理想深植民族复兴的沃土,在服务国家需求中淬炼“三观三感”。
李子雯同学以《在时代交汇处:一名青年党员的成长坐标》为题,分享四年求索的心得。她将“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八字箴言贴于书桌,化作每日自省的标尺——专业成绩蝉联榜首,斩获IF奖、红点奖等国际殊荣,用实力诠释“追求卓越”的价值内核;把课堂延伸至乡村小学,用设计思维为留守儿童改造“梦想教室”;作为志愿者参与建党百年庆典视觉系统设计,凌晨四点蹲守天安门调试标识色值,以专业能力服务国家重大活动,深刻体会到职业荣誉感中“精益求精”的担当。她讲到:“大学不是终点处的‘答卷’,而是贯穿一生的‘创作’。”她鼓励新生:以兴趣为钥,打开时代命题的求解之门;在课堂深耕知识、在赛场锤炼本领、在社会现场检验价值,完成从“知识汲取者”到“价值创造者”的蜕变——让每一个问号,都成为指向未来的惊叹号。
互动环节,两名优秀学子就“如何写好入党申请书”“怎样平衡专业学习与志愿服务”等问题与新生面对面答疑。会场气氛热烈。
“三观三感”教育是学院新生引航工程的核心环节,希望2025级同学以两位党员为榜样,把“小我”融入“大我”,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找到设计青年的坐标,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学院将持续深化新生入党启蒙教育,引导更多青年学子赓续红色血脉、勇担时代使命。